2017/6/7
孩子的世界观由生活广度来组建
一个人生活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
世界越来越小,平常走在马路上、公交车里也经常能看见别样肤色的外国友人,科技让通讯变得快捷,让国籍变得模糊,也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。所以很多家长在有意或无意地将孩子“了解世界、更好生活”和“学英语、学琴、读名校、拜名师”划上了等号。却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环节,就是培养孩子的世界观。
其实,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人给出了答案,他就是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。夸美纽斯12岁遭逢父母、两位姐姐相继离世沦为孤儿,被寄养在姨妈家。孤儿、曾一度辍学,可以用身世凄惨来形容的夸美纽斯,除了让自己刻苦自励,求学期间的徒步旅行更是让他对生命、成长、教育、世界有着更深刻的感知。
他说,“人在汲取智慧时,不应仅从书本里获得,更应当从天地之间,从橡树和榉树中获得;不应仅仅是借助他人的观察和证实,必须直接地去认识和研究。在认识过程中,应当充分调动感官的作用,用眼去看,用耳去听,用鼻子去嗅。只有亲口品尝过糖,亲眼见过骆驼,亲耳听到过夜莺的啼鸣,才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,并且永生不忘。”